一、常棣之华鄂不韡韡的读音分别是什么?
常棣之华的读音是“cháng dì zhī huá”,鄂不韡韡的读音是“è bù wěi wěi”。
常棣之华是中国汉字演变的例子之一。这个词组是一个成语,由四个汉字组成,分别是:常、棣、之、华。每个字都有特定的意义和读音,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成语。第一个字常的拼音是cháng,意为经常、平常。在常棣之华中。
常棣之华是出自唐代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一诗中的句子。这句诗描述了古原草的生命力和顽强。常棣之华中的“常”(cháng)意为常年、经常,表示一直存在;“棣”(dì)是古代祭祀用的柏木,引申为代表草木的生命力;“之”(zhī)是的;“华”(huá)表示美丽、光彩。
这句诗意味着古原上的草木经久不衰,生命力强盛。鄂不韡韡中的“鄂”(è)是一个形容词,意为孤独、寂寞;“不”(bù)是否定词,意为不、非;“韡韡”(wěi wěi)则是一个形容词,并没有实际的含义。这句诗描述了某人的孤独和寂寞。
诗歌中的语言和用词往往富有象征性和诗意,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。通过运用音韵、形容词、修辞手法等,诗人能够创造出生动、富有情感和意境的诗句,传达出他们的思想和情感。整个成语的意思是,常所拥有的华美之物,暗示一个人具有崇高的品质和美好的形象。
常棣之华的相关内容
成语常棣之华最早出现在《后汉书·循吏传》中,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形象高尚。常棣之华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引申的意义。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或外表十分美丽和高贵,也可以形容一种事物具有高尚美好的特质。
在使用常棣之华时,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,确保使用恰当。可以用来形容人,事物或地方的美丽和高尚,但不适用于形容简单的外表美或妆饰。常棣之华这个成语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,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。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美,注重品德和修养的培养。
常棣之华,鄂不韡韡这句话的读音分别是:
常棣(cháng dì)
之(zhī)
华(huá)
鄂不(è bù)
韡韡(wěi wěi)
其中,“鄂不”指的是花萼和花托,鄂通“萼”,不在此处同“柎”,指花朵的组成部分。整句诗句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,形容常棣花开得繁茂鲜亮。
二、阋墙是什么意思?
阋墙的意思是:原指兄弟相争,后引申为国家或集团内部的争斗。
阋墙,读音xìqiáng,汉语词汇。指的是兄弟之间不和。
【出处】: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
【解释】: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
阋墙的例句:
1、兄弟阋墙,只能为他人所趁。
2、你们原本是一家人,为何要闹到兄弟阋墙,徒惹人非?
3、我计划把家产都捐出去,免得日后你们兄弟阋墙。
4、他们的父亲留下大笔遗产,结果招致兄弟阋墙,弄得两败俱伤!
5、家和才能万事兴,你们为此小事闹到兄弟阋墙,值得吗?
6、然而,血雨铸就的战魂挡不住阴谋迭出的内讧,歌舞升平的假象掩盖不住兄弟阋墙的腥风。
阋墙是:谓兄弟相争于内后用以指内部相争的意思。
拼音:xìqiáng
注音:ㄒ一ˋㄑ一ㄤˊ
结构:阋(半包围结构)墙(左右结构)
xi拼音开头的词语qiang拼音开头的词语引证解释:
⒈谓兄弟相争于内。后用以指内部相争。一本作“阋墙”。
引语本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。”
明吾丘瑞《运甓记·琅琊就镇》:“皇路多艰,阋墙频搆,愧拥节旄南控。”
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三》:“使遭兄弟之变者尽如是,鬼尚有阋墻之衅乎。”
郭沫若《贺日本内山书店成立三十周年纪念》诗:“如何垄断居奇者,尾逐妖星惯阋墻。”
国语词典:
如:「党内两派阋墙,严重影响到整个党的形象。
语本《诗经.小雅.常棣》:「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。」比喻兄弟相争,引申为国家或集团内部的争斗。
三、《诗经。采微》翻译
采薇
【年代】:先秦
【作者】:诗经
【作品】:采薇
【内容】:
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。
曰归曰归,岁亦莫止。
靡家靡室,猃狁之故。
不遑启居,猃狁之故。
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。
曰归曰归,心亦忧止。
忧心烈烈,载饥载渴。
我戍未定,靡使归聘。
采薇采薇,薇亦刚止。
曰归曰归,岁亦阳止。
王事靡盬,不遑启处。
忧心孔疚,我行不来。
彼尔维何,维常之华。
彼路斯何,君子之车。
戎车既驾,四牡业业。
岂敢定居,一月三捷。
驾彼四牡,四牡骙骙。
君子所依,小人所腓。
四牡翼翼,象弭鱼服。
岂不日戒,猃狁孔棘。
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
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
行道迟迟,载饥载渴。
我心伤悲,莫知我哀。
【注释】:
出自【诗经·小雅·鹿鸣之什】。
薇,野豌豆苗,可食。
作,生,指初生。止,语末助词。
曰,言、说。一说为语首助词,无实意。
莫,即今“暮”字。
靡室靡家,无有家室生活。意指男旷女怨。
猃(xian,上声)狁(yun,上声),即北狄,匈奴。
不遑,不暇。启,跪、危坐。居,安坐、安居。古人席地而坐,故有危坐、安坐的分别。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,危坐(跪)时腰部伸直,臀部同足离开;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。
柔,柔嫩。“柔”比“作”更进一步生长。
烈烈,犹炽烈。
载饥载渴,则饥则渴;即又饥又渴。
戍,防守。定,止。
聘,问,谓问候。
刚,坚硬。
阳,十月为阳。今犹言“十月小阳春”。
靡(gu,上声),王引之释为无止息。
启处,犹言启居。
孔,甚,很。疚,病,苦痛。
尔,假作“”。,花盛貌。
常,常棣,既扶移,植物名。
路,假作“辂”,大车。斯何,犹言维何。
君子,指将帅。
戎车,兵车。
牡,雄马。业业,壮大貌。
定居,犹言安居。
捷,接。谓接战、交战。一说,捷,邪出,指改道行军。此句意谓,一月多次行军。
骙(kui,阳平),雄强,威武。
腓(fei,阳平),庇,掩护。
翼翼,安闲貌。谓马训练有素。
弭(mi,上声),弓的一种,其两端饰以骨角。象弭,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。鱼服,鱼皮制的箭袋。
日戒,日日警惕戒备。
棘,急。孔棘,很紧急。
昔,指出征时。
依依,茂盛貌。一说,依恋貌。
思,语末助词。
霏霏,雪大貌。
迟迟,迟缓。
【作者小传】:
《诗经》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,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。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,分为“风”、“雅”、“颂”三部分,都因音乐得名。“风”是地方乐调,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;“雅”分大、小雅,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;“颂”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。
采薇
借指隐居生活。《史记•伯夷列传》记载: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陷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说的是伯夷、叔齐隐居山野,义不侍周的故事。孟郊《感怀》(之五):举才天道信,首阳谁采薇。去去荒泽远,落日当西归。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。文天祥《南安军》:山河千古在,城郭一时非。饥死真吾志,梦中行采薇。
译文:
采薇采薇一把把,薇菜新芽已长大。说回家呀道回家,眼看一年又完啦。有家等于没有家,为跟玁狁去厮杀。没有空闲来坐下,为跟玁狁来厮杀。
采薇采薇一把把,薇菜柔嫩初发芽。说回家呀道回家,心里忧闷多牵挂。满腔愁绪火辣辣,又饥又渴真苦煞。防地调动难定下,书信托谁捎回家!
采薇采薇一把把,薇菜已老发杈枒。说回家呀道回家,转眼十月又到啦。王室差事没个罢,想要休息没闲暇。满怀忧愁太痛苦,生怕从此不回家。
什么花儿开得盛?棠棣花开密层层。什么车儿高又大?高大战车将军乘。驾起兵车要出战,四匹壮马齐奔腾。边地怎敢图安居?一月要争几回胜!
驾起四匹大公马,马儿雄骏高又大。将军威武倚车立,兵士掩护也靠它。四匹马儿多齐整,鱼皮箭袋雕弓挂。哪有一天不戒备,军情紧急不卸甲!
回想当初出征时,杨柳依依随风吹;如今回来路途中,大雪纷纷满天飞。道路泥泞难行走,又渴又饥真劳累。满心伤感满腔悲。我的哀痛谁体会!
诗经《采薇》
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莫止。
靡室靡家,玁狁之故。不遑启用,玁狁之故。
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。曰归曰归,心亦忧止。
忧心烈烈,载饥载渴。我戍未定,靡使归聘!
采薇采薇,薇亦刚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阳止。
王事靡盬,不遑启用。忧心孔疚,我行不来!
彼尔维何?维常之华。彼路斯何?君子之车。
戎车既驾,四牡业业。岂敢定居?一月三捷!
驾彼四牡,四牡騤騤。君子所依,小人所腓。
四牡翼翼,象弭鱼服。岂不日戒,玁狁孔棘!
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
行道迟迟,载渴载饥。我心伤悲,莫知我哀!
[译文]
采薇采薇一把把,薇菜新芽已长大。说回家呀道回家,眼看一年又完啦。有家等于没有家,为跟玁狁去厮杀。没有空闲来坐下,为跟玁狁来厮杀。
采薇采薇一把把,薇菜柔嫩初发芽。说回家呀道回家,心里忧闷多牵挂。满腔愁绪火辣辣,又饥又渴真苦煞。防地调动难定下,书信托谁捎回家!
采薇采薇一把把,薇菜已老发杈枒。说回家呀道回家,转眼十月又到啦。王室差事没个罢,想要休息没闲暇。满怀忧愁太痛苦,生怕从此不回家。
什么花儿开得盛?棠棣花开密层层。什么车儿高又大?高大战车将军乘。驾起兵车要出战,四匹壮马齐奔腾。边地怎敢图安居?一月要争几回胜!
驾起四匹大公马,马儿雄骏高又大。将军威武倚车立,兵士掩护也靠它。四匹马儿多齐整,鱼皮箭袋雕弓挂。哪有一天不戒备,军情紧急不卸甲!
回想当初出征时,杨柳依依随风吹;如今回来路途中,大雪纷纷满天飞。道路泥泞难行走,又渴又饥真劳累。满心伤感满腔悲。我的哀痛谁体会!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